云南簡稱“云”或“滇”,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南部。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4.1%。東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貴州省毗鄰,北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隅與西藏自治區相連,西部與緬甸唇齒相依,南部和東南部分別與老撾、越南接壤,共有陸地邊境線約4060公里。從整個位置看,云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連位于遼闊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東南亞半島,處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區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復雜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云南自古就是中國連接東南亞各國的陸路通道。有出境公路20多條,15個民族與境外相同民族在國境線兩側居住。與泰國、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國相距不遠。
云南沿革
相傳云南以在云嶺之南得名。漢即設云南縣,為云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后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云南行政區劃
云南省下轄16個州市級行政區,其中8個地級市(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麗江市、保山市、普洱市、臨滄市、昭通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16個州市共管轄129個縣級行政區:其中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云南地勢地貌
云南是一個高原山區省份,屬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一般以元江谷地和云嶺山脈南段的寬谷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東部(昆明、玉溪、楚雄、紅河、曲靖、文山、昭通等地)為滇東、滇中高原,稱云南高原,系云貴高原的組成部分,地形波狀起伏,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現為起伏和緩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著各種類型的巖溶喀斯特地形。西部(大理、麗江、迪慶、怒江、保山、德宏等地)為橫斷山脈縱谷區,高山深谷相間,相對高差較大,地勢險峻。總體上看云南地貌呈波濤狀,高山峽谷相間、山川湖泊縱橫,是一個多山的省份,但由于盆地、河谷、丘陵,低山、中山、高山、山原、高原相間分布,各類地貌之間條件差異很大,類型多樣復雜。
云南氣候
云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云南人云“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正是表明了云南“立體氣候”的特點。云南的這種氣候特點,有利方面是適宜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生長和發展,同時也為云南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不利方面是干季和雨季過于集中,分布不均,還伴隨有洪澇、低溫冷凍、冰雹等災害,會給農業帶來危害。
云南民族
古人用“彩云南現”來遙指云南這片神秘的高原。“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云南有52個民族居民,世居民族有26個,其中云南獨有民族有15個。由于各自民族不同的自然環境,呈現出不同的社會文化形態。 云南各民族豐富多彩的風俗民情,是一個活的歷史博物館。每一個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戀、喪葬、生育、節典、禮儀、語言、文字、圖騰、宗教、禁忌、審美,莫不結撰為個性鮮明的文化鏈;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貝頁文化、彝族的貝瑪文化……潑水節、刀桿節、插花節、火把節、木鼓節、三月街…… 神話、史詩、歌舞、繪畫、戲曲、古樂……莫不獨具特色,深邃而幽遠。
云南旅游推薦線路:昆大麗【四星純玩】雙飛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