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梅靈古道見靈山
從靈隱通往天竺、梅家塢的梅靈古道如今已開辟成富有現代山野氣息的山間公路。天竺山中間開鑿的梅靈隧道把梅靈路隔成梅靈南路和北路,由靈隱——宋城的游4線公交車在梅靈路上全程開通。走累了可以搭上游4在車窗里看路邊空靈秀逸的山色。
梅靈路上適宜訪古懷舊,在上天竺中觀三生石,那玲瓏剔透的千年奇石和動人傳說令人浮想聯翩。還有那“咫尺西天”的靈隱,“山因無據說飛來”的飛來峰,熱鬧的“天竺香市”……那悠悠的歷史風物,更增添了幾分尋幽探勝的韻味。
梅靈山道上眺望遠山,山色含煙凝翠;俯瞰湖中諸景,那瀲滟的西湖仿佛穿上了輕紗,煙霧朦朧;梅家塢的茶景,梅塢的農居,這一切,仿佛是一幅天然的西湖風情圖,真實地展現在游人的視線里,讓人不忍離去。

二、九溪煙樹連山水
“九溪十八澗,乃西湖最勝處”。從之江路的九溪站一路迤邐而行,一幅山林村野長卷漸漸展現在眼前。初入谷口,平坦、敞亮,道旁水田成片,民居幢幢,田園風光清麗樸實。繼而,兩側群山疊嶂漸漸靠攏,山溪在路旁歡歌,溪兩旁草木滋潤靈秀。隨著道路愈轉愈深,仿佛進入了萬綠叢中,經過楓楊林,路旁出現“林海亭”,再曲折而上就到“溪中溪”。走累了可在附近休息喝茶或在“望江亭”觀之江三折、巨浪拍岸,這時你或許會忘記勞累,忘記水之東流、日之西偏。
九溪十八澗在“溪中溪”以上呈“Y”字分叉,由“溪中溪”往東沿溪而上稱為九溪,可抵楊梅嶺村,再經煙霞嶺可達滿覺隴。沿路重巒疊嶂,可與西天目山媲美。在寂靜的峽谷中,還保存著五代古剎理安寺遺址,讓人品味“深山藏古寺”的意境。由“溪中溪”向西稱為十八澗,一路上山重水復,清溪時高時低、忽急忽慢,也不知經過幾道山屏,幾個谷口,經過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眼前便到了茶鄉龍井村,再往東,便可通往西里湖。

三、麥嶺古道通南北
從滿覺隴東經石屋嶺、赤山埠,可到達南高峰、三臺山下的小麥嶺和大麥嶺。大小麥嶺地處西湖南北兩山之間,因早先這里適宜種麥而得名。當年蘇提尚未筑成之時,從北山到南山最便捷的通道就是麥嶺。北宋以前,杭州城里的官商、老百姓往靈隱、上天竺進香拜佛時,往往先坐船經西湖水面,然后在湖西的赤山埠、茅家埠等處泊舟上岸,再取道麥嶺出洪春橋經九里松前往,所以當年麥嶺又是熙熙攘攘的燒香大路。
如今,麥嶺古道成為游人尋古跡、覓幽趣的山間小徑。當年蘇軾與同僚好友前往天竺途經大麥嶺時的摩崖石刻,如今依然字跡清晰。麥嶺也留下了許多文人墨客的游蹤,如南宋陸游也曾寫下“西湖一別不如年,陳跡重尋麥嶺邊”的詩句。

四、韜光幽徑觀江潮
在熱鬧繁華的靈隱寺后山,藏有三面云山中幽趣獨多的韜光道。
從靈隱寺的西側經岣嶁山房直上,途中蜿蜒曲折的石階山徑,步步有景致,處處是詩畫。幽靜的山谷里,兩側樹木成蔭,匯成滔滔林海。與韜光道結伴的是那條跌宕蹦跳于茂林修竹間的山溪,它源自韜光泉,自山上曲折而下,水聲如琴弦般琮琮有韻;愈發顯出韜光古道中一派古雅寧靜的恬淡意境。
穿過迂回曲折的山道,視野豁然開朗,山項中依崖而建的韜光寺赫然出現在眼前。
韜光寺因唐代白居易與寺中的韜光禪師交往密切而聲名遠揚。如今的韜光寺已廢,改建成一座仿古的敞廳。由韜光寺再拾級而上就是著名的觀海亭。

五、棲霞嶺上傳英名
西湖群山中,凡稱“嶺”的,往往是古時候人們南來北往尋幽攬勝的游覽要道。棲霞嶺就是杭州北山頗有名氣的一條山道。
早先棲霞嶺的桃樹林中有一條“桃溪”,落英繽紛之時,花瓣隨溪水淌入西子湖中。如今桃樹不見了,桃溪也難覓蹤影,但郁郁蔥蔥的樹木依然蒼翠。棲霞嶺因嶺下葬有“精忠報國”的岳飛而平添一份陽剛之氣。“青山有幸埋忠骨”,棲霞嶺因長眠于青山下的英雄忠魂,備受游人的青睞。
棲霞嶺兩側,還深藏著引人入勝的棲霞五洞:紫云洞、金鼓洞、蝙蝠洞、臥云洞、和黃龍洞,其中以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