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咖啡地圖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杭州人有濃得化不開的西湖情結,他們總認為,如果要選個好地方開店,一定要依山傍水,否則心里不塌實。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從北山路到南山路,一溜的咖啡館開在西湖邊。即使不在湖邊,也得傍著山,找個居高臨下的地方,最好外面有個露臺,可以看得見來來往往的人流和車流,抬頭是藍天白云,還有不經意間露出的一叢綠色。
家門外的客廳
很多時候,人坐在咖啡館里,是為了欣賞屋外的風景。而很多時候,在玻璃窗里享受著咖啡的溫暖醇香的人也成了一道絕美的風景。其實這種風景也絕對是不會雷同的,因為不同的咖啡店也吸引著不同的咖啡客,在這些咖啡館里,我們經常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或許是從事同一種職業,或許是有某種共同的愛好,于是,在這些咖啡館里,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常常能找到共同的話題,聊到忘了時間。
TATTOO 大傘下看曙光路和小樹林
咖啡指數:
他們叫它塔圖,在英語里,它叫做“文身”。這家咖啡館的構思來自它的主人———新西蘭留學回來的GUCCI,她在惠靈頓理工學院專修的就是西點、調酒以及煮咖啡。
在她眼里TATTOO應該是一家平民化的咖啡館,熱愛咖啡的年輕人,來聽聽音樂喝喝咖啡跳跳舞。所以我看到了這樣一家咖啡廳:明黃的招牌,內部是石頭地板,簡單的咖啡桌椅,位置看似雜亂隨意地擺放著,步出咖啡館是一方平臺,同樣的簡單的石板地和桌椅,坐在大傘下能看到曙光路的街景,抬頭可以看到馬路對面微禿的小樹林。
如果說TATTOO能看到風景,那真正的風情來自于這個叫做GUCCI的人創造的內部環境。她喜歡和她的那些老外同學興致所至翩然起舞,舞步姿勢一概不論,跳得隨性就可以。咖啡館里的服務生都是她的老外朋友們,他們有空就來義務勞動,所以今天是這一群老外,明天又是那一群。
1917 來西湖邊發呆
咖啡指數:
在南山路上,原先的柳楊新村附近,迎著湖,一幢黃色的三層樓建筑仿佛遺世獨立。1917,代表的是它的年紀,這是原國民黨將領黃郛曾經的寓所,與TATTOO相比,這里的貴族氣不言而喻,裝修還是百年前的,木樓梯,紫檀的扶手,絲絲縷縷的紋路,無一不顯示出它的年齡與品位。室內的桌椅都是為了1917的新開張添置的,配合了老房子一種沉穩的氣息,一色的褐色,位置與位置間的距離很大,仿佛保留了原先主人喜歡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小樓外面是1000多平方米的露天吧,綠樹、草坪、亭臺,與其說是來喝咖啡的,不如說是來西湖邊發呆的,比起其他地方的人聲鼎沸,這里被人為隔開了,顯得猶為安靜。
喜歡在陽光很好的下午,在一樓露臺架張桌子,來杯卡布其諾,然后翻開許久都沒有動過的書本,偶爾樹上跳過的松鼠會吸引你的注意力,然后思緒飄散開來,想起以前進出這幢房子的人,想象里面的高談闊論,開始遺憾,我整整來遲了一百年,所以只看見它的軀殼。
左岸楓情 透過稀稀落落的枝葉
咖啡指數:
每次在晚上路過北山路,總喜歡抬頭看風景,沿街傍山的小屋子里,錯落有致的幾點昏黃的燈光,給人很溫暖的感覺。原先那里叫做你我茶吧,現在改成了左岸楓情,變成了咖啡館。
主人徐滔在店名下面寫道:左岸在許多人心目中,是一個永遠的情結。塞納河邊高談闊論的藝術家們,濃厚的文化氣息,是徐滔的左岸。而左岸楓情,是徐滔想象中的一個完美咖啡館。所以左岸或許不需要太多的客人,或許來的客人不一定要那么懂咖啡,但是他必須愿意融入咖啡氛圍中去。
依山而建的三間小屋分成兩層樓,其實是三個層次的,每間小屋都相對獨立而小巧,裝修是原木結構的,稀疏地放上幾套桌椅,和著音樂,這實在是個很安靜的地方。推開頂樓小門,是個迷你型的露臺,已經用鵝卵石將其中一塊鋪設成一條道路,其余地方用來放桌椅,透過稀稀落落的枝葉,冬日的西湖顯得有些蕭索,湖面也很安靜。這個時候適合躲在臨湖的窗子里遐想春天,但只要春天到來,所有一切都會變得好起來,包括徐滔一直堅持的信念:“ONLY COFFEE”。
北山路31號 落地窗邊的西湖落日
咖啡指數:
如果沒有經驗,或許你找不到進入北山路31號咖啡館的門。還好,有門衛,如果沒有,在有“自動”兩個字的地方摸一下,阿里巴巴的大門就打開了。
進入之后,門又自動合上,隔絕了熙來攘往的人流,嘈雜的汽車聲,能夠透過玻璃窗看到一切,可是聽不到聲音。站在臨湖的落地窗邊看西湖,仿佛是站在一個巨大的水晶球前面看未知的世界。
如果不是店主告訴我這里只有400平方米,我一定胡亂猜測它的面積。4層向上延伸的臺階加深了咖啡館的縱深度,仿佛從腳下開始一直走,就能摘到月亮,其實在每一層的空檔,只有一兩張桌子。
咖啡館的設計是后現代的金屬味濃濃的,可擺設卻完全是中式的,主人吳小說,當東方遇到西方,必然會擦出火花。所以在現代的桌子上我們可以看到蛐蛐缸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