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
位于吳山東麓、中山路與望江路相關處的鼓樓,舊名朝天門,鼓樓只是它的俗稱。
據史料記載,朝天門為吳越王錢氏所建。“規石為門,上架危樓,樓基疊石,高四仞有四尺,東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中為通道,橫架交梁,承以藻井,牙柱壁立三十有四,東西閱門對辟,名曰武臺,夷敞可容兵士百許。武臺左右北轉,登石級兩曲,達于樓上。樓上高六仞有四尺,邊基而會,十有一仞,貯鼓鐘以司漏刻。”古時之一仞合今之七尺或八尺,朝天門總高十一仞,在當時確實可以對周邊的一切建筑物“一覽眾山小”。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收錄的詩詞中如“城上高樓接太霞”(趙子昂)、“胥丘東起最高樓”(高得)等句,絕非虛夸之辭。既可藏兵又貯鐘樓,朝天門在當時起到了城防和報時的雙重作用,故有“鼓樓”之稱。
南宋時仍稱朝天門,御街(又稱天街,今中山路)從其下過。元大德三年(1299)改稱“拱北樓”,明洪武八年(1375)改“來遠樓”,不久又更名“鎮海樓”,有匾,篆書“吳山偉觀”四字。成化十年(1474)毀于火,總督浙江軍務胡宗憲再次重修,其幕士徐渭(字文長)為之作《重修鎮海樓記》。清初又毀,康熙二十五年(1686)再建。光緒年間(1875—1908)又整修。
清時,鎮海樓與鎮東樓(今通江橋東)、雄鎮樓(今上倉橋東)同稱“省城大觀”。在明人高濂所撰的《四時幽賞錄》中,雪后鎮海樓觀晚炊亦被列為冬時幽賞樂事之一。
隋文帝廢郡置州始有杭州之名。鼓樓最風光的年華是在南宋,當時有“前朝后市”一說,這兒就是“朝”(南宋皇城,三省六部)和“市”(市井百業)的分水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曾被辟為少兒閱覽室,并設有大同技術補習學校。
1970年,鼓樓因道路擴建而拆除。令人們感到欣慰的是,在“建經濟強市,創文化名城”的歷史進程中,鼓樓的復建終于被提上了議事日程。2001年月8月,復建工程正式啟動。僅僅一年之后,巍巍鼓樓的雄姿已再次屹立在秀麗的吳麓。在完成細部裝修和周邊景觀布置之后,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了32年之久的鼓樓,已于2002年10月西湖博覽會期間向市民和中外游客開放。
重建后的鼓樓高19.8米,建筑面積1046平方米。底層為展示廳,主要展示從鼓樓遺址中發現的文鼓樓
位于吳山東麓、中山路與望江路相關處的鼓樓,舊名朝天門,鼓樓只是它的俗稱。
據史料記載,朝天門為吳越王錢氏所建。“規石為門,上架危樓,樓基疊石,高四仞有四尺,東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中為通道,橫架交梁,承以藻井,牙柱壁立三十有四,東西閱門對辟,名曰武臺,夷敞可容兵士百許。武臺左右北轉,登石級兩曲,達于樓上。樓上高六仞有四尺,邊基而會,十有一仞,貯鼓鐘以司漏刻。”古時之一仞合今之七尺或八尺,朝天門總高十一仞,在當時確實可以對周邊的一切建筑物“一覽眾山小”。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收錄的詩詞中如“城上高樓接太霞”(趙子昂)、“胥丘東起最高樓”(高得)等句,絕非虛夸之辭。既可藏兵又貯鐘樓,朝天門在當時起到了城防和報時的雙重作用,故有“鼓樓”之稱。
南宋時仍稱朝天門,御街(又稱天街,今中山路)從其下過。元大德三年(1299)改稱“拱北樓”,明洪武八年(1375)改“來遠樓”,不久又更名“鎮海樓”,有匾,篆書“吳山偉觀”四字。成化十年(1474)毀于火,總督浙江軍務胡宗憲再次重修,其幕士徐渭(字文長)為之作《重修鎮海樓記》。清初又毀,康熙二十五年(1686)再建。光緒年間(1875—1908)又整修。
清時,鎮海樓與鎮東樓(今通江橋東)、雄鎮樓(今上倉橋東)同稱“省城大觀”。在明人高濂所撰的《四時幽賞錄》中,雪后鎮海樓觀晚炊亦被列為冬時幽賞樂事之一。
隋文帝廢郡置州始有杭州之名。鼓樓最風光的年華是在南宋,當時有“前朝后市”一說,這兒就是“朝”(南宋皇城,三省六部)和“市”(市井百業)的分水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曾被辟為少兒閱覽室,并設有大同技術補習學校。
1970年,鼓樓因道路擴建而拆除。令人們感到欣慰的是,在“建經濟強市,創文化名城”的歷史進程中,鼓樓的復建終于被提上了議事日程。2001年月8月,復建工程正式啟動。僅僅一年之后,巍巍鼓樓的雄姿已再次屹立在秀麗的吳麓。在完成細部裝修和周邊景觀布置之后,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了32年之久的鼓樓,已于2002年10月西湖博覽會期間向市民和中外游客開放。
重建后的鼓樓高19.8米,建筑面積1046平方米。底層為展示廳,主要展示從鼓樓遺址中發現的文物、舊城古磚,并介紹其歷史沿革的有關資料。巨幅東陽木雕作品《富春山居圖》和《鼓樓形勝圖》,安裝在展示廳上方。二樓為主廳,一鐘九鼓可以重現當年鐘鼓齊鳴的情景。群鼓中的大鼓直徑達2米,世紀平安鐘被安處于觀景臺上,游客可擊鼓鳴鐘以助游興,并引發思古之幽情。物、舊城古磚,并介紹其歷史沿革的有關資料。巨幅東陽木雕作品《富春山居圖》和《鼓樓形勝圖》,安裝在展示廳上方。二樓為主廳,一鐘九鼓可以重現當年鐘鼓齊鳴的情景。群鼓中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