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個特點是歷史悠久。廣西人類的起源非常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距今20萬年以前,就有原始人類在此生活。距今2萬—1萬年前,生活在廣西的人類以“麒麟山人”為代表,已學會制造和使用簡單的石器。約在四、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已進入以血緣為紐帶,處在母系氏族社會初期的“柳江人”在桂西、桂北的山區活動。現在東南亞發現最早的人類的化石在廣西,就是“柳江人”。廣西最早納入中國統一的行政區劃,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攻取嶺南,設置桂林、象、南海等3郡。其中象、桂林兩郡所轄縣大多在今天的廣西境內。唐朝于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設置嶺南西道,舊治在今天的南寧市。宋朝于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設置了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舊治在今天的桂林市。公元1363年,設置廣西行中書省,舊治在今天的桂林市。公元1376年,廣西行中書省改為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改為廣西行省,治在桂林。中華民國時期,廣西行省改為廣西省,初舊治在今天的南寧市,1936年遷于桂林市。1957年7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決定,撤消廣西省,設立廣西僮族自治區,1965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準廣西僮族自治區更名廣西壯族自治區。歷史上桂林是廣西的省郡,所以廣西簡稱桂,又稱“八桂”。
第二個特點是起義多。廣西人有英勇、善戰的歷史。從春秋開始,廣西就有起義,元朝后進入頂峰。所以廣西歷史上留下很多著名的起義,最著名的有“金田起義”、“鎮南關起義”、“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等。
第三個特點是民族多。廣西是壯族自治區,有40多個民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有5個:壯族、漢族、苗族、侗族、瑤族。
第四個特點是文化獨特。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廣西絢麗多姿的文化。廣西的文化最獨特的有至今未能破譯的左江流域花山崖壁畫。左江流域數公里的懸崖峭壁上,畫有一幅幅赫紅色的人物、動物、器物畫像。懸崖峭壁上,有600多種動物,僅人的圖案就有3、4百種,大的幾十米,小的只有幾毫米。廣西的“銅鼓”是廣西的象征。還有繡球,繡球原來是象征愛情的信物,現在已經延伸為友誼、幸福、祝福的象征。廣西還是個歌海,廣西的少數民族愛唱歌,廣西有“三月三”和國際民歌節兩個譽滿全球的歌節。廣西的少數民族用歌來對話,農民走親戚在村口就開始唱歌,一直唱到家里,對方也用唱歌來迎接客人。廣西的獨特文化還有秦始皇時期修的溝通珠江和長江水域的靈渠,郭沫若說“北有長城,南有靈渠”。
第五個特點是方言多。廣西的方言之多,堪稱全國之最。廣西流傳比較廣的語種有6種:流傳在南寧市、欽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一帶的“粵語”;流傳在桂林、柳州一帶的“官話”;流傳在梧州市、玉林市和賀州地區一帶“客家話”;流傳在南寧地區、百色地區、河池地區一帶的“壯話”,以及“桂北湘南的方言”、南寧市郊的“平話”等,還有瑤話、侗話、仫佬話等語言。
廣西旅游推薦線路:【絕色桂林】漓江風光、陽朔、興坪漁村、冠巖休閑雙飛四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