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與國際交往中心,是綜合性產業城市。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首都經濟”的概念。
循著北京經濟發展要立足北京、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思路,對經濟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經濟實力保持在全國前列。
第三產業規模居中國大陸第一,近年,新出現的行業如:保潔公司,清潔公司,清洗公司等更是欣欣向榮。
北京是中國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之一,國家金融宏觀調控制部門、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均在北京。
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內的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
中國人壽、泰康人壽等全國性保險公司總部均設在北京,北京同時還聚集了大部分國有大型企業總部,其中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力、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通信等企業。大量境外跨國公司在北京建立地區總部。
北京市商業總體布局形成多處有較大規模、有良好購物環境和文化氛圍的商業文化中心。
著名的商業中心包括王府井、西單、前門,新興的以中國國際貿易中心為中心的CBD商業圈、亮馬橋商業圈。
以電子產品為聞名的中關村、上地;以古玩聞名的潘家園;以經營服裝聞名的動物園、大紅門商業圈。
北京城至今仍有有大量的傳統商鋪,有眾多代表百年不變的傳統文化的特色獨樹一幟的中華老字號企業。
北京堪稱是集全國之美味的薈萃之地,幾乎可以品嘗到中國任何一種菜系和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
另外,北京出產的象牙雕刻、玉器雕刻、漆雕、景泰藍、地毯等傳統手工藝品馳譽世界。
北京四大功能區域
首都功能核心區: 包括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區,是首都功能和“四個服務”的最主要的載體,承擔國家政治文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職能,同時具有服務全國的會展、體育、醫療、商業和旅游等功能。該區域是全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集中了大部分的市級和一些重要的區級商業中心。該區土地面積92.39平方公里,占全市的0.56%;2006年常住人口為206.1萬,占全市的13.04%,常住人口密度為22308人/平方公里;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934.87億元,占全市的26.48%。
城市功能拓展區: 包括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四個區,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國內外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機構聚集區,著名的旅游、文化、體育活動區,也是中國與世界聯系的重要節點。該區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科教文化產業等發展迅速,文化旅游產業發達。該區土地面積1275.93平方公里,占全市的7.78%;2006年常住人口為773.6萬,占全市總人口的48.93%,常住人口密度為6063人/平方公里;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為3590.07億元,占全市的49.13%。
城市發展新區: 包括通州、順義、大興、昌平、房山五個區和亦莊開發區,是北京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的主要載體,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區產業與人口的重要區域,也是未來北京城市發展的重心所在。該區涵蓋多個規劃新城、國家級和市級開發區,同時是全市重要的農副食品生產基地。城市發展新區占地6295.57平方公里,占北京總面積的38.36%;2006年常住人口424.7萬人,占26.86%,常住人口密度為675人/平方公里;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434.92億元,占全市的19.64%。
生態涵養發展區: 包括門頭溝、平谷、懷柔、密云、延慶五個區縣,是北京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是環境友好型產業基地,是保證北京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區域,也是北京市民休閑游憩的理想空間。該區域生態質量良好、自然資源豐富,但工業基礎薄弱,產業發展空間相對較小。該區域大多處于山區或淺山區,全區占地8746.65平方公里,占北京總面積的53.30%;2006年常住人口176.6萬人,占全市11.17%,常住人口密度為202人/平方公里;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為346.95億元,占全市的4.75%。
北京旅游推薦線路:北京【三星常規】雙飛五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