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菊又稱杭白菊、甘菊,是我國傳統的栽培藥用植物,是浙江省著名藥材“浙八味”之一。經現代醫藥理證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可用于治療濕熱黃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等癥。以菊湯沐浴,有去癢爽身、護膚美容的功能。現開發的杭白菊系列產品有:菊花白酒、菊花晶、菊花茶等。
烏鎮的白菊花瓣潔白如玉,花蕊金黃,配以美器,泡茶色香味俱佳;以花入肴,亦是烏鎮一大特色。
【張冠李戴"杭白菊"】
桐鄉素有“杭白菊之鄉”的美譽。
其所產杭白菊占全國飲用菊總量的十分之九,產品暢銷港澳臺和東南亞地區,名聲遠揚,無人不知。然而,桐鄉產的白菊為何以“杭”字冠之?卻鮮為人知。
原來“杭白菊”稱謂的來歷,竟與一則徽幫茶商與南洋老板斗智的傳說有關。
早在二十年代,桐鄉的白菊花就以其色、香、味、形“四絕”,成為飲用菊花之佳品,被當時的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轉手銷往新加坡等南洋國家。而桐鄉本地的菊花經銷商是朱金倫辦的一家煙菊收購行。曬紅煙和白菊花都是桐鄉的著名土特產,朱金倫的生意也因此越做越火紅,并通過徽幫茶商汪裕泰的口岸關系,出口南洋。朱金倫從農民手里把曬干的菊花收購進來后,要經過精心的處理、加工和包裝。菊花是一種極易霉變和蟲蛀的物品,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包裝儲存是個難題。朱金倫把菊花用牛皮紙手工封包,每一市斤一包,并按茶商汪裕泰的吩咐,貼上商標和使用說明。然后,拿來一只只肚大口小的甏,先放在炭火上烤一烤,驅趕掉甏里的潮氣,再把一包包菊花一層一層地放進甏里,每層之間放上一些包裹好的生石灰,用于吸潮,最后密封甏口。
于是一甏甏桐鄉產的菊花便千里迢迢運往南洋。
南洋商人梁老板收到徽幫茶商汪裕泰發出的第一批桐鄉菊花,仔細驗收。一打開甏的封口,菊花的陣陣清香飄逸而出。拿出來一看,一包包方方正在,干干燥燥。只見每個封包上都貼著一張綠色的招貼紙,“蝴蝶牌杭白菊”幾個字躍然紙上,下面是一段介紹產品的文字:“杭白菊者,冬苗、春葉、夏蕊、秋花,被受日月之精華,四時之靈氣。常飲菊花茶,能散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消炎,耐老延年。”產家落款是“杭州西湖金倫茶菊莊”。有趣的是在落款下面還有一段引人注目的文字:“本莊不惜巨大工本,在西子湖畔購地數千畝,聘請工匠,精心栽培,所產茶菊,非同一般,欲買正宗杭白菊,請認準蝴蝶牌商標。”梁老板一臉驚喜,忙打開封包,撮了幾朵菊花,放進茶杯,沏上開水。只見朵朵菊花在水中競相開放,花瓣層層疊疊,花色潔白晶瑩,花香清馨撲鼻。梁老板不禁拍手叫絕:怪不得古人稱之謂“千葉玉玲瓏”!
有這么好的貨,還怕打不開銷路?杭白菊在南洋的需求量日增,精明的梁老板心里打起了小算盤。既然知道杭白菊產于西子湖畔,何不甩掉汪裕泰這個中間商,直接去杭州找金倫茶菊莊,這樣一來,獲利不是更豐厚了嗎?于是,他帶了幾個伙計,漂洋過海,來到杭州,四處打聽金倫茶菊莊。可尋遍了西子湖畔,竟然絲毫不見杭白菊蹤影。無奈之下,只得悻悻而歸。
原來,徽幫茶商汪裕泰熟諳商界競爭之道,與南洋梁老板在茶葉生意上曾打過數年交道,知道梁老板是個貪心十足的人,與其交往,必須處處設防。于是就虛晃一槍,把白菊花的產地說成是“杭州西子湖畔”。在當時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的環境下,汪裕泰的“張冠李戴”之計,還確實起了很好的自我保護作用,使梁老板 “過河拆橋”的夢想化為泡影。然而,桐鄉特產白菊花,卻從此冠以“杭”字而揚名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