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對生態環境的越來越重視,云南省在對自然生態、風景名勝以及文化遺產的保護上,已逐步投入了越來越多的精力。經過20多年的努力,目前云南省擁有1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4個省級風景名勝區,這個成績在全國位居前三甲。同時,麗江古城、三江并流保護區、石林這3項世界遺產,使云南省成為僅次于北京(5項)、四川(5項),在全國排名第三的世界遺產最多的省份之一。據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三江并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主任劉文透露,除了上述3項世界遺產外,澄江動物群化石、元陽哈尼梯田等兩項,也已經通過了申遺資格,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世界遺產家族中的新成員。
云南是全國世界遺產大戶 據劉文介紹,世界遺產是國際上對自然及文化領域遺產的最高等級的評價,要想進入世界遺產名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世界自然遺產必須具備“4大標準”,同時每年每個國家申報的數量也受到嚴格控制。 什么是世界自然遺產的“4大標準”呢?劉文主任解釋,簡單地說,就是一要具有地質演化歷史的代表性,二要具有生物物種的多樣性,三是珍稀瀕危動植物的棲息地,四是具有非同一般的自然美。 如果嚴格按照世界自然遺產的“4大標準”,目前全部符合4項標準的,全世界也只有15處。三江并流保護區是全部符合世界自然遺產的4項標準及相關的“整體環境”條件而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我國唯一的全部符合世界自然遺產4項標準的遺產地。 云南是一個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的省份,擁有更多世界遺產,能使云南優秀自然、文化遺產按國際標準得到永久保護。同時,有利于云南進一步走向世界,從根本上鞏固旅游文化大省基礎。 好山好水為旅游提供保障 云南省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在聯合國確定的全世界17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關注區域中,中國有3個,云南就占了2個。云南現有的省級以上的風景名勝保護區的面積,占了全省國土面積的1/10。再加上自然保護區的面積,云南省近1/5的面積都是保護區。 目前,云南的旅游正按現有的3項世界遺產為帶動龍頭,以創世界品牌、建世界品牌、經營世界品牌的發展步驟,全面展開二次創業。力爭使世界一流的自然旅游資源得到與之匹配的一流的開發和管理。 “50年后,云南的旅游靠什么賣錢?就是靠云南的好山好水嘛。”劉文認為,保護好云南的好山好水,是一件積功德的善事。以三江并流為例,這一地區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假如沒有世界自然遺產這面旗幟的保護,也許早已被開發得千瘡百孔了。如今,青山綠水依然在,豐富的礦產也在,等將來我們掌握了更為先進、更為環保的開采技術,在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那些礦產資源同樣可以用來服務人類。 對于世界級旅游品牌的創、建和經營,劉文解釋說,申遺只是一個“創”的過程,創出來了,還要在“建設”和“經營”上下工夫。
認識不統一制約旅游發展 當前,整個云南旅游業正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但思想認識不統一以及平均用力的資金投入方式這兩大誤區,卻對云南旅游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制約。 有人認為,申遺成功后,會有更嚴格的保護措施,這樣,無形中對當地的開發形成了更多的桎梏,會不會就此影響了經濟的發展?此外,省內每年投入的資金有限,而需要保護的風景名勝點多面廣,資金的投入只好到處撒一點,沒有形成合力。社會主義制度下可以“集中精力辦大事”的優越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對此,劉文以四川省對九寨溝的開發投入為例說明。九寨溝1992年開始申報世界遺產,到2000年后進入火爆階段,四川省政府歷年來投入的資金將近20億元。他們的理念就是“世界級的資源必須配套世界級的開發”。他認為,四川的這些成功做法,值得云南借鑒。 目前,澄江動物群化石、元陽哈尼梯田這兩項,已經具備了申遺的各項條件,有望成為云南世界遺產家族中的新成員。
■ 三大世界遺產 三江并流保護區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3條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內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云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并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 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