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全市接待國內游客要突破3000萬人次,紹興旅游總收入要超過300億元——昨天召開的全市旅游發展大會定下系列新目標。尤其讓人耳目一新的是,“全城旅游”、“機構變臉”、“集團組建”等系列新目標和舉措的提出,種種跡象表明,紹興旅游正開始新一輪發力。
在多數人印象中,紹興文化底蘊深厚,知名度較高,知名景點也不少,稱得上旅游大市。事實上,放在浙江乃至長三角坐標系中丈量,紹興旅游實不能稱“強”。如全市旅游總收入占GDP比重數值,去年與溫州并列全省倒數第一。“對于有悠久歷史文化、豐富旅游資源的紹興來說,這是十分不應該的。”市委書記張金如說。
紹興旅游為什么上不去?換換思路天地寬
媒體熱議許久的“全城旅游”,昨天正式定調。會議提出要把整個紹興中心城市作為一個旅游綜合體來建設,做足“水鄉風情”、“文化名城”、“江南古城”文章。
種種關于“全城游”的設想,雖然仍未得到實踐的成功驗證,但長期以來,紹興旅游多“星星”缺“月亮”的短腿,迫切需要轉換思路加以彌補。從這個意義上說,借“全城游”打響城市整體品牌,不能不說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堪稱紹興旅游史上的里程碑。
這種思路的轉換,也體現在“全市游”設想中。“要多搞縣(市、區)聯合游線,把紹興一日游變成兩日游、三日游。”市委副書記、市長錢建民說,紹興旅游要做大做強,不僅需要景點、景區合力,還需要城市和區域間的合力。
基于這種思路,在叫出“全城化旅游”的同時,紹興提出“整體性規劃”、“一體化管理”、“品牌化營銷”等新思路。有關人士介紹,多部門和專家參與的《紹興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全城游規劃,目前正抓緊編制完善,除要求與其他專項規劃銜接外,更注重突出特色與個性。
“從杭州等地的成功經驗看,大投入是大旅游的不二法門。”“高強度投入”被作為紹興旅游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1年,我市將安排重大旅游建設項目27只,總投資171億元,未來三年有望成為我市旅游“大投入”階段,特別是大型旅游綜合項目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
事實上,未來幾年紹興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營銷機遇。上海世博會、第六屆世界合唱節、建城2500周年慶典等系列活動,為紹興高品位策劃旅游營銷創造了契機。“不能再停留在電視上打打廣告、掛掛標語牌的低水平營銷,必須要將旅游營銷作為一個大項目、大工程來規劃、論證、實施。”張金如要求。
紹興旅游如何才能上去?體制機制要創新
會前,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調整旅游經營管理體制的意見》,決定撤銷市旅游局,成立旅游委員會,承擔全市旅游發展管理、規劃等職能。
此次改革更實質性的一步是,市文旅集團與震元集團合并,組建市旅游集團公司,主要負責市區旅游產品開發、經營、管理,并策劃重要旅游產品。同時,作為旅游業發展的投融資平臺和投資主體,承擔招商引資和吸納、引進社會資本,實施旅游項目投資開發和管理等職能。
系列整合還包括:現城建部門負責管理的越王城(不含府山公園),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管轄的歷史街區及所屬房產、紹興飯店及現水利部門負責管理的環城河及岸上綠地、建筑物和存量土地等劃轉旅游集團經營管理。會稽山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將與市旅委合署,在原有的基礎上建立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形象推廣中心、從業人員培訓中心等。
體制機制的變革,要解決的是發展動力問題。因為紹興旅游存在的一系列“短腿”,都與管理體制不順暢密切相關。在注重發揮政府“有形之手”作用的同時,更需利用市場“無形之手”的優勢。
引人注目的是,《意見》還要求黃酒集團等大型國企在做大做強黃酒主業的同時,積極涉足旅游產業,加大對紹興旅游產業的投資。這表明政府希望借助機制之手,形成政府、民資、外資、國資四管齊下的投入格局。
昨天的會議還明確提出,要鼓勵旅游企業通過聯合、兼并、重組、收購等方式,推進規模化發展,爭取到2012年,全市培育5家資產10億元以上的大型旅游集團,并力爭有旅游企業上市。
記者獲悉,有關部門長時期調研、醞釀的《關于大力發展旅游業的若干意見》也即將出臺,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宣傳促銷、旅游人才培養等將受扶持,力度將超過以往。
“不管是項目建設,還是機制創新,均是近年來力度最大的一次。”有關專家評價,未來三至五年,紹興旅游有望借助項目投入和機制創新推手,真正躍上一個新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