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位于臨安西部順溪鎮(zhèn),別名千畝田,山顛平坦,廣達千畝,故名。《昌化縣志》載:“大明山,縣西九十里,其巔廣千余畝,如平地。”相傳唐宣宗微時,首隱居于此,賦詩明志:“ 穿山透石不辭勞,地遠方知山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此山多奇峰怪石,森聳峭拔,足稱名勝。有白蛇巖、鷂子峰、隱將林、玉龍瀑。遠望 七峰如鍔剌天稱七峰尖;山頂清溪蜿蜒,游魚細長如竹,稱竹葉魚;半山有瀑布, 一瀉而下,氣勢跌宕。許多古跡隨著美麗的民間傳說。
龍門峽口內(nèi)一巨石上鐫刻著朱元璋題寫的一首詩:“天為羅帳地為床,明月星辰伴我眠,夜來不敢直伸腳,為怕山河社稷穿。” 相傳劉伯溫慕名來到大明山,準備去千畝田慧照寺燒香拜佛以卜兇吉,正在龍門峽谷前忽見巨石上仰面睡著一個彪形大漢,頭下還墊著一把黑色的雨傘,看上去就象一個“天”字,劉伯溫甚感驚異,拍拍大漢的肩膀,誰知大漢翻了個身,順手把雨傘夾在腋下,又曲身呼呼而睡,仔細一看,這模樣又活象一個“子”字,劉伯溫又是心里一驚,莫非此人就是未來的“天子”不成?忙搖醒大漢,方知對方是朱元璋,明里在千畝田慧照寺做和尚,暗里組織群眾起兵反元。兩人相見恨晚,攜手結(jié)盟共舉大事。因朱元璋常在該巨石上休憩,且石塊的形狀也頗像一個人的睡姿,故后人稱為“朱眠石”。再看擋在路邊巨人似的腳掌時,一個“明”字,日月分明,傳說是朱元璋的大腳,腳踏“明”字,建立了大明皇朝,真謂“一腳定江山”啊。山麓逶迤,明妃七峰,一路相伴,俗話說,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步移景換。那山、那崖,奇峰如屏,刀削斧劈,狹峰相映,神態(tài)各異,立柱擎天,笑傲江湖。有一巨古,平坦如榻,相傳朱元障起義兵敗至此,曾臥古上,故名“天子古”;朱元璋屯墾時曾登臺拜將,故山頂有點將臺;朱元障屯軍千畝田,招兵買馬,生聚訓練,養(yǎng)精蓄銳,然后殺下山去,打下大明江山,故此山稱為大明山。
大明山距黃山70公里,地形高差達一千余米,因而山高谷深,層巒迭嶂,群聳立,氣勢十分壯觀。氣候條件及地質(zhì)條件與黃山類似,山色黟然若黛,宛如國畫中的潑墨山水,奇松、怪石、云海、峰林層出不窮,稱之“浙江小黃山”,然而大明山又不同于黃山,南側(cè)幾座1400米以上高峰及三處1100米以上的高山盆地,均由變質(zhì)砂頁巖及變質(zhì)火山巖組成,山形平緩,林木蔥蔥,水草豐盛,流水清清,長年不斷。溪水在高山盆地中輕輕流淌,一旦進入花崗巖區(qū),便飛流直下,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飛瀑。
雖然大明山高1000多米,但因為景區(qū)內(nèi)中巴把人拉倒半山腰,所以感覺爬山強度和爬北高峰差不多。一路走上去,紅葉隨風而落,宛如武俠世界一般,讓人陶醉……
出行路線介紹: *上海出發(fā)自駕車的話先走滬行高速再走杭徽即可,有指示牌,頰口出口,出來后沿省道開20分鐘即到,小車可以直接開到大明山腰的索道處 *坐大吧的話,旅游集散中心有的 |